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

1.武植,明朝清河县武家那村人。
2.他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中年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
3.1946年武植墓被人发掘出来,墓碑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
4.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

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鹅,在国产景点的字典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不敢造的!

例如,《水浒传》中的武大郎。

武大郎,本名武植,河北省清河县人,曾经在山东阳谷县做县令,是个正直正义、仪表堂堂、才高八尺的男子汉,他的妻子潘金莲是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离武家村1.5公里外的黄金庄。夫妻二人感情很好,结婚多年仍恩爱如初,还育有四子。

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但是武大郎绝kǒu不提关于资助的事。黄堂感到不满。

于是,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张贴“大字报”。武大郎和潘金莲成了焦点人物。

西门庆见黄堂抹黑武大郎后,决定给黄堂出主意。西门庆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之曲。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但黄堂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建的。而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施耐庵信以为真,写进了《水浒传》。

这些,基本就是网上所说的关于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所谓历史考证了

这个故事,或许还在“武植墓”这个旅游景点里会听到。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碑文是这样子写的: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河北省清河县的文化景点“武植祠”,据称以前是古墓。但已经被损坏了。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河北省清河县武植祠

前几年,作为河北省一个著名画家,自称为施耐庵的后代施胜辰,他画十六幅画,配上诗文,到河北清河县武墓,武家祠前,表示歉意。施老招生杜撰文章,武、潘蒙冤,如今,施家后人在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还是施家还,冰雪尽释,两家后人,把手言欢。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施胜辰

于是,这件事情更加“证明”了武植墓的存在,使得武大郎等于武植这件事情更加真实。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才不是!

第一,自称是施耐庵后代的施胜辰,并不见得就是写《水浒传》的施耐庵的后代!

首先说的是施耐庵,有很多历史学家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人的名字,认为是一个代号,例如是某个人带着他的撰写xiǎo shuō 的班子,一起写出一本书,而这本书的作者就用一个能代表所有人的代号来表示。

其次,就算历史上的施耐庵真的是一个人的名字,那请问这个自称是施耐庵后代的施胜辰有文物、族谱等表明自己的身份吗?我上网搜了搜,并没有找到。

第二,武植墓并没有出土文物和文献史料!

武植墓中写武植是中了进士,然后当了官,但周边却没有关于武植做官时候的任何记载,请问一个清正廉明的官员肯定备受当地老百姓的尊崇,那肯定会有相关的传说和记载,但是,除了一个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传说以外,我并没有找到其他任何一个传说。

再者,武植墓并没有出土文物和文献史料,现在关于武植墓的说法,全都是那里自称是武家后人的人说的,就连碑文,都是他们在1996年的时候重新撰写的。

第三,武植并不是阳谷县的官。

“武大郎真相”里,说历史上的武植,在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阳谷县县令。

为了查找,我特地去翻了《阳谷县志》,别说是清朝以前了,就是以后的记载人物中,都没有武植这个名字,就连同音字“吴植”也没有看到过。

第四,《金瓶梅》成书在《水浒传》之后。

《水浒传》里面没有说武大郎的具体名字是什么,只写了武大郎姓武,排行老大,遂呼他为武大郎或武大。而第一次出现武大郎就是武植的说法是在崇祯版的《金瓶梅》第100回,丫鬟小玉夜里见鬼去投胎,“又有一人,身躯矮小,面背青色,自言是武植”。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金瓶梅》出版时间是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是在《水浒传》成书以后,究竟这里的武大郎就是武植这zhǒng说法是《金瓶梅》的作者去查究后写的还是杜撰的,不得而知。

第五,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并没有哥哥。

嘉靖版《浙江通志》,创修于嘉靖三十年,于嘉靖四十年成书,同年刊行。由浙江总督胡宗宪修、武进薛应旂总理纂辑。后人称“薛志”,是官修省志的创始。

即使后来多次修改,都有其真实xìng 。

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mài艺的流浪汉,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路经此处,看见武松武艺出众,于是便让他到巡府干差事,不久后受任都头。后来,因功升为提辖,成为高权的心腹。 武松的后半生《临安县志》里记得较为清楚。说后来高权因得zuì权贵而被罢官,武松也被赶出了衙门。继任杭州知府的叫蔡鋆,即京城太师蔡京之子。 蔡鋆任官期间,虐zhèng殃民,杭城百姓怨声载道,背地里都称其为“蔡虎”。 武松公愤sī仇越积越多,终于有一天,他藏匿在蔡府前,候到蔡鋆即呼啸而上将其捉住,旁人尚未反应过来,武松已将其数刀捅sǐ。武松最终因寡不敌众,被bǔ后sǐ于狱中。当时的杭城百姓,为感其为当地除一“虎”,自发为其殓葬,造墓于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

这里写的武松的故事,就是《水浒传》里武松的真实原型,这里的武松是流浪汉,并没有哥哥,连兄弟姐妹父母亲戚都没有。

第六,施耐庵和武植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假设武植真有其人,是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的阳谷县县令,而施耐庵也确有其人,但他洪武三年(1370年)就病sǐ了,那他怎么写出武植的故事?穿越?sǐ而复生?

因此,武大郎在历史上并无原型,只是《水浒传》中一个虚构的人物罢了,至于武植,是真是假就有待商榷了,或许以后会出土文物证明他的存在呢?

类似“武大郎故里”的虚构景点很多,他们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祖先,为了piàn钱,生编硬造,以讹传讹,贻害子孙。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武植是哪个朝代的人(武大郎就是武植?历史上真有武大郎其人?)插图5

版权声明:
作者:甜心剥壳
链接:https://kubaobao.cn/237620.html
来源:酷宝宝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