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全诗(“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中学就学过)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全诗
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陆游写过的一副对联。整句话的意思是知识只有在利用的时候才能发觉自己学习得东西不够用,没有经历过是非艰险,就不知道困难有多难。用到我们现在的生活里来就是懵懂无知,什么都是用到了不会才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读的书不够多。
扩展资料:
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方法:
“书到用时方恨少”中的“书”,从狭义上来说,可以理解为书本,但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学到知识的人和事,都可以称之为“书”。哪怕每天进步一点,随着时间推移,知识储备就会大大增加,应该持有“学无止境”的心态,方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
无论工作也还是求学,若想比别人更胜一筹,必须积累更多知识,哪怕暂时用不到,平时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中学就学过,被金庸一改,又还给了老师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诗说的是金庸先生的14部xiǎo shuō ,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俗武侠xiǎo shuō 并不被正统文学接受,但先生的xiǎo shuō 无论是审美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不输多数正统文学作品。一方面这是因为先生的极强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xiǎo shuō 中对古典文学的巧妙运用。
金庸的多部xiǎo shuō 都用到了古代诗词。《神雕侠侣》中李莫愁临sǐ前念叨的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sǐ相许”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侠客行》中用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出自诗仙李白的霸气之作《侠客行》。金庸总是能在最适合的时候,将最恰当的古典诗词,用在合适的xiǎo shuō 场景中,令人眼前一亮。
而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句诗也不例外。在《鹿鼎记》中,金庸曾用到一句诗,上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曾将这7个字当成一副对联,网友们也对出过不少版本,比如“钱到用时方嫌少”之类。但是读到金庸先生这一版时,笔者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他对的是:ròu到肥时方恨多。 本来挺正常的一句话,下一句在中学时就曾学过,被先生这一改,原来学的又都还给了老师。
有趣归有趣,但是目前“书到用时方恨少”已经是不少省份的中考考试范围,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这句诗真正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增文广记》,是一篇劝学文,它的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相比较之下,笔者觉得这下一句才是重点。虽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两句话强调的是“用时”和“经过”二词。我们自以为读了不少书,但只有到用的时候才知道知识量远远不够;我们以为自己已有阅历,但在着手做事的过程中,才会明白要成就一件事有多难。
事实上《增文广记》中的这段内容,并不只是这两句经典,前几句也是一样发人深省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劝学篇》中的一段,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每句都有点儿眼熟,这是因为《增文广记》本来就是明代的儿童启蒙书,基本上每一句话都有出处,包括了很多民间的谚语、俗语和格言。而且它也并非一人所编成,而是由明、清文人不断增补完成的,这一点和宋代汪洙的《神童诗》是一样的。《增文广记》中的内容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却汇集了许多名家的智慧,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读一读,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Related Posts
- 小米回应被点名(小米被什么部门点名批评) (1.000)

有没有其他破解版的
评论于 嘀哩嘀哩TV v1.0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