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吉是什么意思(草原额吉(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

额吉是什么意思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额吉”是蒙古族的语言,在蒙语里是母亲、妈妈的意思。

关于额吉,还有一首叫《梦中的额吉》的蒙古歌,词曲作者及演唱者想要表达的是离家的孩子想念远方母亲时的无限深情。整首歌曲,曲调忧伤而辽远十分动人。

草原额吉(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

额吉是什么意思(草原额吉(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32)))-第1张图片-郝囷科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79岁的都贵玛老人,有个微信群。群里20多人,都亲热地叫她额吉(蒙古语“母亲”)。不过,这些人,没有一个和她有血缘关系。

故事要从60多年前说起。1959年到1961年期间,我国多地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紧缺。人口密集的江南地区,吃饭压力尤大。政府首先想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里的孩子。在周总理指示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孤儿接到内蒙古,由牧民们抚养。

1960年到1963年间,随着一列列火车北上,近3000名上海及附近地区的孤儿来到茫茫草原。

其中,28名上海孤儿来到乌兰察布四子王旗。他们年龄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5岁,身体都弱,要在保育院调理之后才能送牧民收养。旗保育院19岁姑娘都贵玛,成了这28个孩子的保育员。

“孩子们来了,我就要保证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都贵玛7岁就没了父母,对这些孤儿有着特殊的感情。

可是,一下子照顾28个孤儿谈何容易!换尿布、喂奶粉、哄睡觉、教语言、照顾饮食起居……都贵玛白天忙得脚不沾地,夜里也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一旦哪个孩子生病,她还得冒着寒风骑马奔驰几十里送孩子就医。都贵玛不懂汉语,记不住孩子们名字,她为他们缝制了颜色、样式不一的蒙袍用来辨认。

冬去春来,在都贵玛精心呵护下,28个孩子没有一人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

苦与累并不是最痛苦的事,令都贵玛最难受的,是孩子每养壮养大一个,就被领养家庭接走一个。孩子有多少个,她就要经历多少次离别!孩子抱走后,她便跑到保育院后边的山坡上,偷偷抹眼泪……

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的孤儿,如今都年过花甲,子孙满堂。不过,在额吉面前,他们仍然像个孩子,经常为“抢”老人而闹得“不可开交”。他们说,只要在老人身边待上一会儿,就会觉得莫大满足。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甜心博客“发送【166165】获取密码,填入获取到的密码即可显示隐藏内容
提交

版权声明:
作者:甜心剥壳
链接:https://kubaobao.cn/166165.html
来源:酷宝宝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