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珊是什么意思灯火阑珊(它并不是“灯火明亮”的意思,五首词带你领略“阑珊”)
阑珊是什么意思灯火阑珊
意思是: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兴致将尽,玩乐快要结束 。
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原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扩展资料: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发现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与众不同和孤高。
“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含蓄的语言,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就是通过这zhǒng强烈的对比手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xìng 格孤介的女xìng 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xìng 形象,是有所寄托的。
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这首词是他这zhǒng思想的艺术反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灯火阑珊”并不是“灯火明亮”的意思,五首词带你领略“阑珊”
“灯火阑珊”,这个辛弃疾词里的点睛笔,被很多人误以为是“灯火明亮”的意思。其实,这是误解。
“阑珊”正确的意思,是将尽、衰落。所以,“灯火阑珊”其实是指灯火将尽。
“阑珊”是从古至今文人们都喜欢用的高频词,大概是因为它所传达出来的那zhǒng哀怨和凄婉。不同的词,给它赋予不一样的意境。
让我们通过五首唯美的词,来感受“阑珊”带给我们的别样的美。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李煜亡国被囚后所作,此词基调低沉悲怆,反映了他亡国后囚居生活的悲苦。
屋帘外潺潺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寂寞孤零的残春也将要衰落。
春意阑珊,既是春天就要结束,更是李煜故国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写照。
春意阑珊,给人以无限的朦胧遐想。春光易逝,美景难长。是对李煜亡国之君,被囚他地凄苦的遐想;是对李煜思念故土思念故乡人惆怅的遐想;更是对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的亡国之痛、囚徒之悲的无限遐想。
角声寒,夜阑珊。
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本和诗人陆游是伉俪情深,琴瑟和鸣的夫妇。只因陆游的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以三年无所出的理由bī 着陆游把她休弃。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唐琬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她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琬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琬则以此词相答。
“角声”,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
听着远方传来的角声,心中的寒意更甚,夜就快接近尾声,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夜阑珊,既是漫漫长夜就要接近尾声,也是唐琬想到自己的人生,自己相思成愁终成疾,只怕是也会像这夜一样,逐渐消逝。同时,我们也可猜想,或许这也暗含着她和陆游的感情,也会随着夜的终止而消散在悲伤里。
这是唐琬的自哀自悼。相传,唐琬就是在这之后一病不起,不久就香消玉殒了。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
(宋代)陆游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陆游在中年以后,反对写艳词。这首词绮艳颇近《花间集》,考虑应当是少年时的作品。完全不同于陆游失意后的创作意境。
这首词是摹写一位上层妇女在春天中的孤独、寂寞的生活的。
“打马”之戏,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zhǒng游戏。
不仅冷落了曾经一起荡秋千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就连曾经一同玩“打马”游戏时那zhǒng欢乐喜悦的心情也暗淡了。
阑珊打马心情,一个“阑珊”,意味深长。说明曾经或许非常喜欢玩“打马”游戏,也说明玩“打马”游戏时那zhǒng雀跃兴奋。更加衬托出主人公因与心上人别离,内心的孤寂苦闷,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正是这zhǒng无味,才会做起白日美梦。
春事阑珊芳草歇。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宋代)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相传苏轼作此词时,是在镇江一带办理赈济饥民的事宜,已将近半年未能回杭州,因此作此词以表达思念。但是,从苏轼一生的zhèng治生涯和抱负来看,我们也不能单单把它看做思怀之作。
春天本应是百花绽放,芳草争艳的时节。可随着时光流逝,美丽的春意即将衰败凋落。就连那竞相开放的芳草,也都一片片随风飘零。
春事阑珊芳草歇。是苏轼眼中暮春景色的总体概括。遍地落花,伯劳鸟叫声,都是对阑珊的具体描写。苏轼既感慨美景不长,时光易逝,又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当时社会民众疾苦的哀伤。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以“元夕”为题,描绘了元宵佳节满城灯火,热闹繁华,人尽欢愉,一对意中人巧遇的情景。
我在热闹拥挤的人群中细细苦寻她千百回,都未见她的踪影。焦急万分间,不经意的一回头,却在那灯火稀落的僻静处发现了那抹苦寻的身影。
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正是为下miàn的“那人”做铺垫和衬托。与“灯火阑珊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那人”不慕繁华,自甘寂寞的情怀。也正是词人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灯火阑珊,表达了词人千方百计寻找佳人后终于看到她的惊喜之情,给人留下无限回味和联想。
还有很多的诗词,都用到了“阑珊”,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一些作家也常用它比喻“秋意”。不同的地方,它总是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Related Posts
- 小米回应被点名(小米被什么部门点名批评) (1.000)

有没有其他破解版的
评论于 嘀哩嘀哩TV v1.0免费版